哮喘病——背不得 李大伯長年患有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。一次,因天氣驟冷,李大伯突發哮喘病,呼吸困難,其子見狀趕忙將他背到醫院搶救,然而,被背到醫院時老人已停止了心跳。據醫生分析,是“背送”這一不當的急救轉移行為加速了李大伯的死亡。 專家告訴我們,哮喘病發作時,患者由于呼吸困難,胸腹部的呼吸肌會最大限度地工作,以緩解體內重要器官的缺氧。如果此時采用“背送”的方法,正好壓迫了患者的胸腹部,限制了患者呼吸肌的運動,因而可導致患者體內的進一步缺氧,甚至會造成其呼吸衰竭、心跳停止。正確應對老年人突發哮喘的方法是:讓患者保持坐位或半臥位姿勢,將其領扣、褲帶全部松開,并清除其口中分泌物,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(若身邊有氣管擴張氣霧劑應立即讓患者吸入)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,應用擔架或靠背椅將其送往醫院。 腦溢血——顛不得 住在農村的劉大媽一直患有高血壓,平時偶爾會感到頭暈。一天,劉大媽突然感到頭暈得厲害,并開始劇烈地嘔吐,隨后出現了半側肢體癱瘓,倒地不起。家人趕忙用拖拉機將劉大媽送往醫院。但因山路崎嶇,病人被顛簸半個小時后才被送到了醫院,而此時的劉大媽已停止了呼吸。經醫生診斷,劉大媽的猝死是由于她突發腦溢血,加上送往醫院的途中長時間的顛簸造成的。 專家告訴我們,老年人突發腦溢血后應盡量使其保持平臥的姿勢,避免震動,并應采取就近治療的原則,不宜長途搬運患者。如果必須搬運患者,也應盡量保持其頭部的穩定,減少其震動。在搬動的過程中還應將患者的頭歪向一邊,使其口腔內的嘔吐物易于流出,以防止因嘔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導致患者窒息。如條件允許在患者剛發病時就應將冰袋敷在患者的頭部,以減輕其腦部的水腫。 中風——慢不得 張大爺是糖尿病患者,一天早晨起床時,就感到手腳麻木,并伴有口眼歪斜,視力模糊和說話不清楚等癥狀。但其家人對他并沒有十分在意。到了吃晚飯的時候,張大爺突然摔倒并失去了記憶,家人這才慌了手腳,將張大爺送到醫院。經醫生診斷張大爺患的是缺血性腦中風。由于發病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2個小時,失去了溶栓治療的最佳時機,張大爺只能接受身體偏癱的后果了。 專家提醒我們,中風患者一定要在發病后的6個小時之內得到治療,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,再去疏通患者堵塞的腦血管,就會錯失溶栓治療的最佳時機。因此,對于中風患者的治療,關鍵是必須及時,不能錯失良機。 心臟病——動不得 某高校的一位教授,在給學生上第一堂課時,就告訴他們自己是心臟病患者,萬一哪天發病,請同學們千萬不要搬動他,并幫助他從上衣口袋中取出藥片讓他吞下,然后撥打“120”求救。他說他的幾位病友就是在發病時因搬動不當而致死的。后來盡管這位教授幾次發病,都因學生們的正確配合而轉危為安。 專家告訴我們,當老年人心絞痛發作時,不要隨意搬動他們,要盡量使其平臥休息,保持其呼吸道通暢,并協助其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等藥物。如果患者出現呼吸驟停,還要立即對其進行心臟復蘇(人工呼吸加心外按摩)搶救,并及時撥打“120”,請求急救。 |